首页 > 科普知识

半月谈:你知道脚下的地震活动断层在哪里吗?追寻地震潜伏的元凶

导读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土发生过全球1/3的大陆地震,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大量地震案例考察表明,活动断层与中强以上地震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地震产生的根源、地震灾害的元凶。地震时,沿断层线的房屋、建设工程等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大于断层两侧的其他区域。

 

      那么,能否找到这个潜伏的元凶?也就是说,查明地震活动断层的准确位置、掌握活动断层的活动特性、确定活动断层的安全避让距离等,成为地震灾害防御的基础性工作,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

 

       “十五规划以来,中国地震局组织实施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地震局已完成近百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在活动断层地震成灾机理和避让方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的、填补国际空白的成果。

 

活动断层:地震的直接元凶

 

      地震发生与地球内部的活动构造紧密相关。活动构造就是指至今正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地质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和活动地块等。而活动断层是活动构造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是指距现在10~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

 

      地震灾害主要是活动断层突发快速错动,形成强烈的地面运动和地表破裂变形,对断层沿线的房屋建筑、建设工程等造成直接破坏,而且地震可能还会引起复合链生灾害和跨类灾害,使灾害损失倍增,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大量的地震现场调查表明,震级大于6.5级的地震,通常会在地表形成数千米至数百千米的地表破裂带,产生数厘米至数米的地表错动,地表破裂带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宽度大部分介于30米至50米之间。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2008514日,乘坐直升机抵达汶川的解放军在搬运救援物资。 

 

      2008年汶川8. 0级地震时,沿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及前山断裂分别形成总长度为240千米、72千米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带宽度自北向南大部分小于50米,半数以上在10米~30米之间。极震区如映秀镇、北川县等地,断层所过之处房屋尽毁。

 

      从大量的地震震害实例中发现,直接建在发震活动断层及其沿线的房屋大多数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全部倒塌。越靠近发震活动断层,建筑物破坏就越为严重,离开活动断层一定距离的建筑物破坏则明显要轻。

 

查明断层,防患于未然

 


图片来源:《城市与减灾》杂志

 

      徐锡伟说,尽管目前的抗震设防措施可以提高抗震能力,但是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科技水平及工程措施,尚无法阻止地震断层错动对地面建筑物的直接破坏。因此,必须要查明活动断层的分布位置,掌握其活动特性,合理确定活动断层的安全避让距离,才能有效地减轻地震及其断层活动引起的灾害风险,防患于未然。

 

      地震学家通过地震现场考察认识到,活动断层错动,造成的对地面建筑直接损坏带的宽度是有限的,是可以避开的。

 

      美国科学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注意到,地震断层产生的直接灾害以及活动断层地表同震错动产生的灾害,呈带状分布现象。1972年初,加州政府通过特别调查带法案,1994年加州洛杉矶北岭地震后,又将其修订为《地震活动断层划定法案》,规定了对于地表确认存在的活动断层,在其正上方和邻近地区的开发和建筑行为,提出避让50英尺的具体要求。地震灾害严重的日本,也制定了《活动断层法》,规定在离断层线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不许建设或建设时必须采取一定对策。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设工程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类型,采取不同的避让距离。

 

断层避让,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是当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财富集中、建筑物集中,一旦发生大地震,位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层突发快速错动,产生地表破裂,将使断层线上的建(构)筑物造成重大破坏。

 

      基于我国许多城市存在活动断层的迹象以及许多城市遭遇过地震袭击的现实,中国地震局在2000年初就提出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于2002年首先对福州市进行了试验探测。获得成功后,又选取了中强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多发区(带)的18座省会城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进行了活动断层探测,在一些城市鉴定出具有破坏性能力的活动断层,给出了它们的准确定位和发震危险性,初步划定了避让带宽度,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大家精炼地概括为6个词:“有没有、活不活、深不深、震不震、错不错、好对策十五以来,中国地震局已牵头完成近百个城市活动的活动断层探测,其成果应用在2016年实施的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和震级上限的评估中,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效益显著。

 

      历史上,银川盆地地震频发。有史料记载以来,盆地内先后发生了175级、36.5级和18级地震。清乾隆三年发生在银川平罗一带的8级地震,造成5万余人死亡。地震造成银川府城瞬息之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郡城内抬埋之压死大小口一万五千三百余躯。长期以来,由于不清楚银川隐伏断层带具体位置,使得城市规划方案摇摆不定,成为银川决策者的一块心病

 

       “十五期间,银川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开始实施,经过探测,获得了3条活动断层在银川地区的具体分布和活动情况,为《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数据。据此,银川市政府沿活动断层带设计了一条宽约200米的绿化带,不允许在带内新建用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建筑。同时,在有关地段竖立地震活动断层避让牌,用醒目的标志告诉民众,脚下的地震活动断层在哪里,应该怎样避开和减小这类断层潜在的危害。

 


汶川地震震害

 

      太原市依据活动断层分布情况将原先西扩的规划改为东扩规划;乌鲁木齐市政府得知探测鉴定出活动断层后,主动要求将活动断层位置数据和误差范围,标示到地图上,供城市建设避让活动断层用。兰州市位于黄河河谷中,寸土寸金,通过大量浅层地震勘探、探槽开挖、钻孔探测、年代样品的测试和综合分析,否定了原来认为的两条穿过市区的活动断层,直接为兰州城市建设用地增加16200亩。

 

      实践证明,建设工程避开活动断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徐锡伟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存在已知活动断层约500条,目前已经探清的仅141条。各级政府要提高对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断层探测工作的投入,查明辖区内活动断层的活动性质及其空间展布位置,充分利用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提升防震减灾的基础能力,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科技成果只有转化利用才能变为生产力。目前,我国对活动断层的探测、鉴定和准确定位除了核电站、核废料处理场址等重大工程有明确规定外,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现已立项国家强制性标准《活动断层避让》的起草工作。

 

      徐锡伟建议,在活动断层定位研究等基础上,要加大活动断层方面的立法和执法管理工作,积极主动有效地避让活动断层可能产生的地震灾害,提高整体防灾能力。